close

2009.1.13.JPG 

今天講的故事是無尾熊愛吃尤加利樹葉的故事,故事中,無尾熊悠閒的躺在樹上啃著尤加利樹葉;所以老師請小朋友捏塑相關的主角、場景。

這次利用蛋糕盤子當底,將青綠色黏土利用塑膠管捍平貼在盤子上,當成一片草地(Terence是捍平後,用手腹去推壓擴大,所以弄得有點像蔥油餅的感覺,厚邊樣子QQ")。再用咖啡色黏土發揮創意捏成樹幹的樣子,用白膠粘黏佇立在草地上;老師將青綠色黏土捏成一小丸的樣子發給小朋友,讓他們去捏出一小塊,再利用手指腹的推壓將其壓成樹葉的薄片狀、尾端微翹,同樣的使用白膠黏在樹幹上當尤佳利樹葉(話說,寶貝丫,你的樹幹是捏得挺不錯啦!可是那個樹葉怎麼那麼少丫,難道是顆快被啃得光凸凸的尤佳利樹嗎>"<)。接著使用灰色系的黏土來捏製主角-無尾熊,先搓成2顆1大1小的圓球,再利用白膠黏成上面小、下面大的無尾熊身體;再捏出2顆圓球,置於手掌心,2手不停的上下搓揉成條狀黏於身體兩側當手臂;用3顆比手臂更小的圓球以指腹壓扁成熊耳朵、鼻子黏於頭上、臉上;最後加上串珠的小珠子當眼睛,一隻無尾熊就誕生啦將這3樣零件組合在一起就是一樣很棒的創意作品囉^^

*以下資料轉摘自台北市立動物園網站* http://www.koala.taipei.gov.tw/1_house/index.htm 

無尾熊是來自七千多公里、位在南半球的澳洲。由於大陸漂移及長時間的物種演化,現今全世界的無尾熊僅分布在澳洲東部低海拔(南緯15~38度之間)、不密集的尤加利樹林中。其地理分布情形大致可分為昆士蘭地區、新南威爾斯地區以及維多利亞地區,這三種無尾熊外型上略有不同。無尾熊通常棲息在樹叉間,偶爾也會在樹枝上休息,這與大部分樹棲的有袋類不同,因為無尾熊既不住在樹洞裡,也不用小樹枝及葉子築巢。

無尾熊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睡眠和休息。 大部分的攝食、移動及社會行為通常發生在夜晚。無尾熊每天花在睡眠及休息的時間約18~20小時,約佔80%的時間。每天有4~6次的攝食(約共占1~3小時),每次從20分鐘至2小時不等,且攝食的行為常在黃昏進行。而移動等其他行為,只佔每天活動的小片斷。

無尾熊寶寶就像其他有袋動物的幼獸,牠們經歷了和地球上其他一般的哺乳動物不同的發育過程。事實上這正就是有袋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有袋動物不具有完整的胎盤維持幼兒在母體內發育。所以懷孕約一個月後便產下未發育完全的幼體 (joey),幼體會爬到母親的育兒袋中繼續成長至其發育完全;而一般的哺乳動物(胎盤動物)則沒有育兒袋,幼獸會在母親的子宮內發育完全才被產下。通常母獸一胎只生一隻,很難有一對雙胞胎出現,且因為育兒袋的空間不足,無法同時容納兩隻無尾熊的生長。

現生的無尾熊,其地理分布情形大致可分為昆士蘭地區、新南威爾斯地區、及維多利亞地區,這三種無尾熊外型上略有不同,大致上來說,生長在南方的體型較大,且因為南方氣候較寒冷,南方無尾熊毛皮較厚、顏色也較深。但無論哪一種無尾熊,牠們身體上一些特化的構造使他們成為完美的樹居高手和素食主義者。在地球上,無尾熊和其他的有袋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中特殊的一群,而澳洲及南美洲由於地理及環境上的特殊性,保存了這群獨特的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rol 的頭像
    Carol

    Carol 的部落格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