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之後,我們搭上捷運列車來到了圓山捷運站旁的花博爭豔館,準備欣賞萬人推崇的曠世巨作囉!
因為平日,所以購票現場蠻空曠的;看來大家對於展場購票都愈來愈精了,畢竟預售票它真的太划算了啦
看看統計人數的號誌,在我們進場前~其場內人數就已經高達2110人了a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背景是北宋都城開封。(以下為參照展場文字說明)
北宋時期,此處水道遍佈,包括前代開鑿的汴洞,是"水陸要衝,運路咽喉"。
北宋建都開封,使開封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人口超過百萬,商業與手工業空前繁榮,並且帶動了發達的海外貿易,使開封成為"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之區,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
此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寫實風格長卷畫,描繪了古代中國城市生活的盛況。
現場還展出了純金版的黃金畫卷軸,以北京故宮張擇端版本真蹟1:1製作,長528公分,高24.8公分。
最初由宋代宮廷畫師張擇端繪製,後被歷代所模仿。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仇英版與乾隆年間的清院版《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版、仇英版、清院本~分別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之中。
↓↓↓清 院本
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在1736年(乾隆元年)完成。
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的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
↓↓↓明 仇英版
採用青綠重彩工筆,描繪了明代蘇州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
該版《清明上河圖》很可能參照了張擇端的構圖形式,但細微處體現了江南水鄉特有的生活情致。
展場中另有個電子動態版,是以張擇端版本為主,簡單的切入畫中重點介紹;
以郊野、過橋、街道和鬧市為主題引領觀眾一同欣賞畫中精髓。
此畫分為12個必看點,每到一個重點處時,其前方都會有立體放大圖示和詳細的介紹。
左圖一:漕船~為運貨船隻,裝設能調節角度的桅杆,以穿過橋底。
左圖二:進城驢隊。
左圖三:城門樓~在酒店旁有處說書攤,為民眾公共娛樂活動之一。
右圖下:虹橋~採用巨大木質製成拱形大橋,因形狀如彩虹,又以紅色顏料裝飾,故命名虹橋。
鏘鏘鏘~本展的重頭戲-會「動」的清明上河圖來啦!
以北宋張擇端版本為創作依據,數百棵樹木和建築依照原創製作。
這次來臺灣展出的長卷為110公尺長、6公尺高的巨大營幕,是原圖的30倍,需要12台電影級的投影機同時放映。
整幅長卷畫面以四分鐘為一個周期,展現北宋開封府的晝夜風景,兩分鐘表現白天的開封、兩分鐘表現夜晚,
其中白天出現人物691名,晚上出現377人,並參考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找專人製作音樂及配音,
畫中人物、舟、車、馬都「動」了起來,讓臺灣觀眾彷彿親臨九百年前北宋首都開封府風華。
在製作過程中,人物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製作團隊在6公尺高、110公尺長的螢幕上投射出逾千人物。
先比對畫中人物,進行分類與建模,並諮詢專家意見,補強衣飾形態和顏色。然後開始畫面的佈局,讓所有人物的動作銜接順暢。
彼此走位不重疊與穿插,再加上特效、燈光和配音的運用。方能重現北宋首都汴京人民的生活景像。
展場出口處的紀念品專區~
黃金畫全版~純金999,也是此展主打的紀念商品,一幅要價39800元。
這次的連展好像都統一設有紀念幣專區,不偏心~這裡當然也要收藏一枚囉!
我選的是景物篇-虹橋,讓自己也擁有一座如同彩虹般炫麗的虹橋
這是個值得一看再看的展覽,不愧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
欣賞角度的不同皆能讓自己有全然不同的感受,望著日夜交替、從鄉村到城市以及那些會動的靈活人物,彷彿也身入其境了。